小儿颅脑损伤
一、小儿颅骨较薄富有弹性,加上颅缝未闭,所以骨折发生率较低,但是骨膜与颅骨容易分离,易出现骨膜下血肿,时间久者尚可钙化,引起头部隆起变形。婴幼儿骨质软,较易发生无骨折线的乒乓球样凹陷。儿童期外伤,易发生颅缝分离,颅底骨折发生率亦较成人为少,粉碎性骨折更少见。
二、小儿脑震荡时意识障碍很轻,可无原发昏迷或仅的暂时发昏,但往往清醒后又熟睡约数小时或1-2小时,熟睡期间呼吸和心率都规则,并可唤醒并而易与继发性昏迷相鉴别。小儿颅脑外伤易发生呕吐,短暂昏迷初醒后喂奶时即可呕吐,可持续数日后方停止。
三、小儿头皮裂伤多并发局部脑水肿,故易出现肢体偏瘫,并较易出现抽搐。乳幼儿颅脑损伤后发烧者较多。小儿神经系统功能稳定性不如成人,故易产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面色苍白、脉搏快、血压低和呕吐等。但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生命体征变化却较少。脑组织损伤的恢复远较成人快,而且后遗症也少。
四、小儿颅脑外伤的颅内血肿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2。原因可能是小儿的血管弹性较大,损伤时不易破裂。(1)小儿硬膜外血肿,临床上多无原发昏迷或仅有较轻原发性昏迷,说明原发性脑损伤较轻,具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者较成人少见。一旦出现继发性昏迷时,伤情常急剧恶化,甚至很快发展到呼吸衰竭的濒死状态。(2)急性硬膜下血肿,多数有原发性意识障碍或很快转入昏迷,常出现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昏迷后,瞳孔很快散大。(3)慢性硬膜下血肿:婴幼儿多见,表现可有呕吐,头围增大,前卤膨隆,还有贫血,低热,发育迟缓等。
治疗要点:
(1)小儿颅脑损伤时,呕吐,发热者较多,故常需用冬眠药物,抽搐可用鲁米那类药物。
(2)小儿易有水电解质紊乱,治疗时需注意此点。
(3)婴幼儿的颅内血肿较易产生贫血或失血性休克,故术前和术中按失血程度及时补充一定量的血压。
(4)对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常可治愈,婴儿硬膜下血肿采用经前卤反复硬膜下穿刺的方法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