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歌诀: 冬至夜长晨接阳,防寒保暖添衣裳,脚暖曝背勤搓手,节欲护肤畅血流,户外锻炼太极扬,忌辣燥热坚果尝。
气候特点: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时值每年公历的12月21~23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恪遵宪度抄本》曰:“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意思是十一月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天日照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此时阴气最盛,阳气开始萌动,我们把这一天称为冬至。冬至虽然阴气最盛,但此时仍不是天气最冷的时候,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逐渐北移,但因为地面得到的热量少,而向空中散发的热量多,所以气温会继续下降。冬至时我国北京平均气温已降至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8℃。,所以防寒保暖仍有作为此时节养生第一要务。
起居养生:
1. 早睡晚起晒太阳
冬至时节的睡眠同前面的立冬、小雪、大雪三个节气一样,同样要遵循“早睡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但因白昼时间进一步缩短,夜晚时间延长,所以晚起的时间建议适当延迟半小时,早睡的时间也提前半小时,以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蓄积。因天气寒冷,建议人们多外出晒太阳,尤其强调多晒晒背部,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经常晒晒后背有助于补益身体阳气,多晒太阳还可以使人体皮肤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2. 勤搓双手暖双足
《黄帝内经》中讲:“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诸阳之末”,意思是说头上是阳气最旺的地方,而四肢是阳气最弱的地方,人体的四肢离心脏最远,也是体温最低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只要四肢暖和起来,人体的一身也都暖了,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揉搓双手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保暖的目的,同时人体的手部还有许多重要穴位,如劳宫、鱼际、合谷等,它们是心肺经上的穴位,通过揉搓手掌、按压穴位可以达到疏通经络、兴奋心脏、增强呼吸系统的目的。而对于足部的保暖,平时最常用的就是泡脚,既可以采用简单的温热水泡脚,也可以采用医院的中药方泡脚,睡前泡脚既可以驱寒,又能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脚的营养供给,保持皮肤柔软,减轻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劳。
饮食养生:冬至同样是进补的好时节,饮食方面主要是补肾为主,但忌过分温燥,适合冬至食用的食物有羊肉、白萝卜、红薯、栗子、枸杞等。同时冬至对于南北方的人都有特殊的意义,南方人认为冬至这一天堪比过年,所以人们在这一天都要吃汤圆、饺子或者混沌、八宝粥。汤圆有着“团圆”的意思,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都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古语云“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在现代里今天冬至吃饺子虽然不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热腾腾的八宝粥很适合冬天饮食温热的要求。中医认为食粥可健脾温胃,且有一定的滋阴作用,正好对抗冬季干燥的特性,为发挥御寒作用,我们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选用偏温热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枣、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坚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纤维素等,并含有大量具有抗皱纹功效的维生素E,因此对防老抗癌都有显著帮助,坚果还有御寒作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冬季可适当食用,但因坚果性偏温热,不可多食,以免上火。
运动养生: 冬至的运动方式仍然是以静态运动为主,八段锦、太极拳仍是最佳的选择。也可常练“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具体做法是:每天晚上,起身平坐,两腿前伸,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半握拳,按在两膝上,使肘关节分别朝向左右斜前方,拳心朝外,上身前俯,极力以拳压膝,重心后移,双拳轻轻按膝,如此做15 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此功法可改善手足经络寒湿、脐痛、胁下痛、胸满、上下腹痛、大便秘结、腰冷等。
情志养生: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时刻保持快乐平和的心态,振奋精神。
作者 陈素珍 审核郑泳霞